新动态 “十三五”环保思路新鲜出炉!

1月11日,2016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李克强总理、张高丽副总理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总结“十二五”和2015年工作,分析把握“十三五”环境保护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研究提出“十三五”环境保护总体思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部署安排2016年重点工作。



2016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于1月1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上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认识高度、推进力度、实践深度前所未有。


李克强总理、张高丽副总理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了许多重要批示指示,提出明确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中央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和法律法规,完成了重大、系统、全面的制度架构,绘就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图,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陈吉宁指出,围绕此,环保工作有三个转变:一是工作主体由过去单纯抓企业向既抓企业也要落实地方责任转变;二是目标上从抓总量到向突出质量转变;三是工作方式上从自上而下向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转变。


回顾“十二五”---


陈吉宁表示,“十二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环保系统坚持把环境保护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作为惠民生促和谐的重要任务,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措施,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环境质量改善取得积极进展。


量化成就

● 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劣Ⅴ类比例由2010年的15.6%下降至8.8%,大江大河干流水质稳步改善,完成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推进污染减排,全国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4800万吨,累计达1.75亿吨,已成为全球污水处理能力最大的国家之一。


● 全国脱硫、脱硝机组占火电总装机容量比例由2010年的82.6%、12.7%提升至96%、87%;完成煤电超低排放改造8400万千瓦,约占全国煤电装机1/10,正在进行改造的超过8100万千瓦,电厂煤耗已达世界先进水平;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提前完成,酸雨面积已恢复到上世纪90年代水平。


● 坚决向污染宣战,建成发展中国家最大的空气质量监测网;坚持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6省(区)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环境功能区划;国家层面完成西部大开发、中部地区发展战略环评。


● 各级环保部门完成4000多项规划环评审查,国家层面完成300多项;国家层面审批项目环评文件1164个,对153个不符合条件项目不予审批,涉及总投资7600多亿元;发布国家环保标准493项,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执行更加严格的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 开展生态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成自然保护区2729个,总面积约占陆地国土面积14.8%,85%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中央安排专项资金275亿元,在23个省(区、市)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支持7万个村庄实施环境综合整治,1亿多农村人口直接受益。


● 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安排中央专项资金172亿元,支持重点区域实施重金属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事件由2010~2011年的每年10余起下降到2012~2014年的平均每年3起;全国堆存长达数十年的670万吨历史遗留铬渣处置完毕;各级环保部门妥善处置各类环境事件近2600起。


● 提高执法监管水平,2011~2014年,联合多部门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全国共出动执法人员924万余人(次),检查企业362万余家(次),查处环境违法问题3.7万件;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协调配合机制,环境司法取得重大进展。



确定“十三五”---


“十三五”环保总体目标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系统稳定性持续增强,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水平明显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推动落实重大任务,“十三五”时期需要重点谋划和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做好《大气十条》与2017年后续工作衔接,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推动重点行业综合整治;加强重点领域水污染治理,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全面完成《水十条》目标任务;加快完成《土十条》编制并组织实施,加强土壤环境监测监管,实施农用地分级管理和建设用地分类管理,开展土壤污染污染治理与修复。通过三大战役,带动加快污染治理、改善环境质量、强化政府责任。同时,完善总量控制制度,推行区域性、行业性总量控制,鼓励地方实施特征性污染物总量控制,改进减排核查核算方式方法,使总量控制更好地服务于质量改善。


二是以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为动力,加快构建绿色发展的内生机制。开展环保督察,落实生态环保“党政同责”,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市场体系,健全环境信息公布制度。


三是以建立健全环境预防体系为抓手,切实优化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格局。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编制实施环境功能区划,建立更优化的国土空间格局,强化战略和规划环评刚性约束。


四是以法治和标准为牵引,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系统完备、高效有力的环境法治体系,完善环境标准体系,推动供给侧改革,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五是以生态环境安全为底线,加大环境风险防控力度。构建全过程、多层级环境风险防范体系,提高核设施安全水平,加强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加强生态风险预警监控。


六是以社会多元共治为路径,大力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推动环保科技创新,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推进绿色供应链环境管理,推进绿色消费革命,引导公众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转变。


陈吉宁指出,2016年是确定“十三五”环境保护顶层设计的一年,也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慎初战,务期必胜”。全国环保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全力打好补齐环保短板攻坚战。


一要统筹谋划好“十三五”环保工作。抓紧编制“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把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安排部署变成可操作、可量化、可考核、可评估的施工图。积极推进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重金属及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防治、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构建“十三五”环保规划体系。开展“十二五”环保规划终期评估考核,结果向国务院报告并向社会公开。加强环境经济形势分析研判,为环境管理决策和国家宏观调控当好参谋。


二要深化落实各项改革措施。要强化环保督政,制定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的配套制度和措施,推进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推进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要推进环境监测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全面设点、全国联网和国家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要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推动环境监察体制改革,出台《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指导地方试点开展环境损害赔偿相关工作。要全面推进信息公开,以环境质量信息和企业环境信息为重点,全方位多层次多载体公布各类环境信息。要完善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进绿色金融,出台加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环境管理的文件,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改革试点,配合修改完善环境保护税法,制定有关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部门规章。


三要坚决治理大气、水和土壤污染。要坚持不懈治理大气污染,开展2015年贯彻实施《大气十条》情况考核,全面推进石化行业VOCs综合整治,强化移动源污染监管,深化重点区域联防联控,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气应急机制,推动建立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要深化水污染防治,出台《水十条》实施情况评估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签订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开展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开展流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会同住建部建立黑臭水体管理信息平台。要全面实施《土十条》,启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继续组织实施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试点项目,建立规范的污染场地联合监管机制。要继续推进污染物总量减排,着力推进燃煤电厂超低排放、重点城市大气污染传输通道气化、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重点减排工程建设。要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


四要强化环境法治保障。要进一步完善环保法律体系,有序推进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核安全法等人大立法规划项目进程,加快推动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修)订。要严格环境执法监管,继续开展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年活动,坚持重典治乱、铁拳铁规治污,以打击恶意违法排污和造假行为、督促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为重点,保持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推动形成环保守法的新常态;全面落实随机抽查和抽查督查制度;加快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工作;强化与公安部门、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衔接配合,严惩违法企业及责任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加强执法机构规范化建设和队伍规范化管理,提升执法水平。


五要加强环境预防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强化空间、总量、准入三条红线对开发布局、建设规模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硬约束,积极主动参与宏观调控,优化经济发展。加快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探索建立以生态功能保护成效为导向的绩效考核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推动战略和规划环评落地,继续开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三大地区战略环评,将阶段性成果应用到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等重大政策的推进落实中。深化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改革,与排污许可制相衔接,完善环评标准导则体系。完善环境标准和技术政策体系,开展环保标准第三方评估,改革设置方式,完善标准管理机制。


六要加大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力度。开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面定期遥感监测,加强建设项目的执法监管。分解落实“十三五”新增完成13万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任务,以南水北调沿线、三峡库区和“问题村”的饮用水水源安全排查治理为重点,推进新一轮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


七要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全面落实国家核安全政策,强化协调机制、风险评估和预警监测。加强核安全设备质量监督,提高核电厂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能力。加快推进全国核基地与核设施辐射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专项。深化核技术利用简政放权。加快推动早期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废物治理项目,减少历史遗留安全隐患。持续提升核与辐射应急能力。建设国家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研发基地。


八要严格环境风险管控。要强化化学物质、重金属和危险废物管理,做好突发环境事件预警及处置应对。研究制定企业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指南,对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且整治不力的企业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对重特大事件加大调查和责任追究力度,组织开展环境影响和损害评估,自动启动公益诉讼程序,并向社会公开。


九要全面强化保障措施。进一步加强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投资保障水平,强化科技支撑,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十要切实加强环保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贯彻好《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高质量完成中央巡视整改落实工作,打造重品行、守纪律、敢担当、有作为的环保文化。


深圳合续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是深圳合续环保投资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及运营为一体的高新科技企业。公司自2012年成立至今,已自主研发出污水处理技术54项,为各层次环保投资运营公司、地方骨干环保工程公司、政府等提供城镇两污治理解决方案,并涵盖设备销售、托管运营、技术管理平台输出等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服务。

微信底部_副本.jpg




大客户部  地址:北京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

               联系人:穆女士 

               电话号码:13911286199 


东部业务区  地址:安徽合肥蜀山区蔚蓝商务港C座1308室

               联系人:高先生

               电话号码:18019938998 


西部业务区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杉板桥路333号万科大厦908

               联系人:袁先生

               电话号码:13398360287 


南部业务区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深圳湾科技生态园三区10栋A座26层

               联系人:蒋先生

               电话号码:15399933890 


云南业务区  地址:云南昆明西山区润城四区3栋803

               联系人:严先生

               电话号码:13888573700 


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