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 | 打造环保腾飞新引擎 ,“水务+PPP”待磨合
在政策推动下,PPP模式(公共私营合作制)逐渐成为水务企业的一条重要融资渠道。2015年,PPP水环境治理项目已签订资金超过千亿元,预计2016年PPP还将延续火热势头,迎来更多落地。
在水务行业(主要包括自来水和污水处理),PPP模式将大量的社会资本引入市场,一方面缓解了政府资金不足的压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引入先进的技术与成熟的管理经验,提升水务企业的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率。
“PPP不是一场华丽的婚礼,而是一生一世完美的婚姻。”焦小平说。不过,与其他公共服务行业相比,水务行业属于典型的区域自然垄断行业,这场婚姻要想持久仍存痛点。
政策持续加码
随着“水十条”细则的逐步落地,由此带动的万亿环保盛宴也备受市场期待。面对万亿级的投资需求,政府不再单打独斗,决定全面引进社会资本。
根据财政部和环保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水污染防治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意见》,在水污染防治领域将大力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逐步将水污染防治领域全面向社会资本开放。其中,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等为PPP推进的重点领域。
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环保部将联合财政部,采取PPP模式打包实施一批“水十条”重大项目。不过由于目前社会资本还没有大规模进入水污染防治领域,各级地方政府还要进一步拓展资金渠道。此前,来自权威媒体报道称,财政部将以股权的形式投资PPP基金,规模为1500亿元,各地方政府则相应地成立了百亿级的基金,用以支持PPP项目的发展。
据公开资料,2015年的超亿元PPP项目在水务、固废、大气三大领域都有分布,而且有多个水务、固废综合项目,水务相关的项目有136个,固废相关的有6个,大气相关的有2个,水务相关的超亿元PPP项目占据了总数约95%的份额。
过快过热发展令业界担心
然而,行业过热的现象却令人有些担心:大量资本的涌入促进了环保产业的发展,为环保行业带来了一股新的动力,但是资本放大了行业成长的预期,过快发展可能会带来一些隐患。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赵笠钧认为,过热的资本会让环保行业存在“虚火”,容易产生不理性的行为。当前资本界对于环保领域预期过高,实际上传统环保业务的市场尚不成熟,要找到好的标的存在一定困难。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当前PPP问题主要集中在土地风险、不合理低价中标、合作过程中的不确定风险多等。“特别是在外来资本的冲击下,最容易出现恶性竞争。不少中小型环保企业也有可能步入地下中标的怪圈。”赵笠钧说。PPP模式并未能杜绝市场不公平竞争,相反,一些环保PPP项目运作和实施过程中,恶性竞争日趋严重,低价中标事件频频发生。
此外,违约、欠款、价格问题等也常常造成社会资本的信心不足。
水务PPP如何走向持久
而在总结水务PPP的失败原因时,“商业利益、信任程度、行事方式等是关系成败的深层次原因。”业界资深人士指出,很多表面上的原因都缘于这几个深层次问题。而在实际操作层面,“不规范、不谨慎、不公平、不经严格论证就匆匆上马的项目存在极大的隐患。”广州市天则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旭指出。
“在实际履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因政治原因拒绝价格调整到位,以及政府财力不足,购买责任无法保障的现象。”赵旭说。
成功的水务PPP好比一场旷日持久的婚姻,很多知名专家明确指出,“水务+PPP”至少应满足如下条件:“政府参与者有清醒的认识,进行严格论证;项目启动前的谈判历时较长,并在此过程中建立信任;有专业的机构作为支撑;既重市场准入,又重事后监管;以及政府与民营资本的公平。”
对待起始于2014年的新一轮PPP,业内人士希望在下述方面得以改进:“首先,混合所有制不是国有跟国有混合,那样会强化垄断,强化惰性,混合所有制必须规定是民营跟国有混合;其次,是股权比例的问题,必须明确混合所有制股权比例;此外,必须指出对某些项目必须搞PPP,或者说必须实行混合所有制。”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深圳合续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是深圳合续环保投资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及运营为一体的高新科技企业。公司自2012年成立至今,已自主研发出污水处理及固废处理专利技术57项,为各层次环保投资运营公司、地方骨干环保工程公司、政府等提供城镇两污治理解决方案,并涵盖设备销售、托管运营、技术管理平台输出等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服务。